客服热线

0898-88889999

手机:13988889999
电话:0898-88889999
QQ:88889999
邮箱:admin@youweb.com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
特色疗法二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特色疗法 > 特色疗法二

坚持以系统观念打赢反腐败斗争持久战总体战

更新时间:2025-08-02 18:03:49  点击量: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明确提出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坚持系统观念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六个必须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要义之一,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之一。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的反腐败综合治理体系,实现反腐败从“治标”向“治本”的深层转化,营造健康可持续的清廉政治生态。

  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筑牢防腐屏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系统观念为中国反腐败道路提供了理论自觉与实践创新的双重范式。一是强化整体性,将一体推进“三不腐”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进行顶层设计。“三不腐”中三个要素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或并列关系,而是动态协同、相互嵌套的关系。“不敢腐”是前提,通过严厉惩处和公开监督对腐败行为产生震慑效应,让腐败无处遁形;“不能腐”是关键,通过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机制,构建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疏密有致的党内法规体系,注重党员权利保障与反腐倡廉建设的法规制度衔接,为反腐提供刚性约束;“不想腐”是根本,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和道德建设,弘扬清廉文化,强化价值认同与行为自觉,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利益观,提高廉洁自律意识,从内心深处筑起拒腐防变的堤坝,腐败思想的侵蚀。基于“三不腐”之间的逻辑联系,要以严厉惩治形成威慑,以制度完善堵塞漏洞,以廉洁教育提升思想觉悟,构建“惩治—约束—教化”三位一体的反腐体系,从短期、中期和长期做好规划设计,坚持管当前与管长远并重,实现“1+1+13”的整体效应。二是凸显层次性,坚持分层分类治理,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层,层层落实,构建分层分类治理的反腐体系。要坚持系统性思维,强化党的建设各方面的系统集成和反腐倡廉各环节的整体推进,用全面而非片面的、系统而非单一的视角来看待反腐问题,实现反腐倡廉的内容全覆盖、对象全覆盖、责任全覆盖,到底到边,不留禁区、死角和空白。三是坚持“重点论”,聚焦“关键少数”,抓住主要矛盾,将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突破口,针对重点领域进行筛查,建立“廉政风险点清单”,推动党的自我革命。要抓住“关键少数”,完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形成全面覆盖、常态长效的监督机制。

  坚持风腐同查同治,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要铲除腐败“毒瘤”,就要坚持腐败问题与作风问题同源同治。一是厘清作风问题与腐败行为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作风问题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和官僚主义是腐败问题的“苗头”,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腐败行为的“外衣”,“”问题的本质是权力异化,形成了腐败行为的掩护机制和腐败的土壤。腐败行为往往伴随着作风失范行为的“量”的积累,若仅查处腐败而不溯源,难以从源头上阻断腐化的进程。另一方面,腐败行为也助长不良风气,加速系统性腐败的蔓延。无论是作风问题,还是腐败问题,其核心诱因是“权力不受约束”,即权力失范。要坚持“一案双查”,既查违法事实,又查违法主体的作风问题,倒逼“两个责任”落实。坚持风腐同查同治,打破作风问题、权力滥用和腐败固化的恶性循环,实现标本兼治。二是净化风腐同查同治的环境系统。要关注权力运行政治生态系统的变迁,聚焦内部系统协调和外部环境联动,遏制诱发腐败行为的多种要素。外部环境包含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等宏观背景,内部环境包括影响党的权力运行的政治制度、政治关系、政党文化等微观内部要素。反腐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净化内外部环境,遏制滋生腐败的因子,从环境角度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洁氛围,从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联动中阻断和遏制腐败的运行机制。三是借助大数据监测等手段,实现腐败风险早发现、早阻断。坚决惩治腐败和有效预防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要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施治,既重点关注显性腐败,也善于发掘隐性腐败,形成发现与惩治腐败的长效机制。要充分运用大数据赋能反腐倡廉建设,通过腐败风险量化评估模型对重点领域进行动态监测,建立健全风腐一体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根据预警等级进行差异化干预,全面构建“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的反腐体系。

  坚持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等多维监督耦合,织密防腐网络。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党内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协调,以政治监督为统领,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一是坚持多元主体共治。整合纪检、监察、巡视、审计、舆论等监督资源,打破政治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梗阻,构建跨部门、跨地域的协同机制,实现立法、行政、司法和社会监督的协调联动,构建反腐监督共同体,实现协同增效。二是强调多种监督方式并行。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整合党内外力量开展协同监督。要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强化组织监督,改进民主监督,构建全方位的监督体系。要将政治监督作为首要任务,重视纪律、监察、派驻、巡视监督的系统性统筹、衔接与协同。要整合多种监督手段,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自我监督与组织监督、公开监督与隐形监督、组织监督与社会监督、审计监督与审查监督有机统一和贯通协调。三是构建“权力配置—运行监督—违规惩戒—教育预防”的全链条闭环机制,构筑立体化的监督体系。在权力配置阶段,对权力运行进行刚性约束,确保权力的合法性和透明度。在运行监督环节,把控关键领域与关键节点,防止权力滥用和异化。执行严格的惩戒措施,确保责任追究落到实处。加强党性教育,提升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从根本上减少腐败现象发生。要不断完善反腐败成效量化指标体系,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持久战总体战。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党员权利保障视域下的反腐倡廉研究”〈项目号:KYLX16-1365〉阶段性成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返回列表页】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 电话:0898-88889999 手机:13988889999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8888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