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甲病知多少?
更新时间:2025-08-02 18:02:03 点击量:
大家知道,甲线%左右,也就是说还有一半的甲病不是真菌感染引起的,属于“小众”类型的甲病,今天小菌衣就扒一扒它们。当然,按常规,我们必须先熟悉正常甲的样子。
1.甲色均匀,呈淡粉色;2.甲质坚韧,不易折断,厚薄适中;3.甲面光滑、有光泽,无其他明显纹路;4.甲缘整齐光滑,无缺损;5.甲半月痕为乳白色,占指甲全部面积的五分之一。
表现为甲板表面出现纵向凸起的细纹(竖纹),大多属于生理现象。正常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指甲的锁水能力会逐渐减弱,竖纹会越来越明显,形如指甲的“皱纹”。病理性的甲纵嵴可能由于甲营养不良、身体机能下降、过度劳累引起,少数见于扁平苔癣、湿疹、斑秃或甲状腺功能低下者。
甲板出现纵向的凹陷性沟线。多为甲母质受损所致,可见于硬皮病、慢性湿疹、银屑病、扁平苔藓、甲减、贫血等疾病,也常见于健康的老年人。
常见于拇指甲,偶见于其他指甲。病因不明,可能与外伤,长期接触水有关。一些疾病如缺铁性贫血、扁平苔藓等也可引起甲纵裂。
也称为沟状甲中线营养不良,好发于拇指,多见于成年人。临床特征是位于甲中线的纵裂或甲中线形成条形沟,如“杉树”状。病因不明或由外伤、剔甲癖所致。
也称Beau线(博氏线),表现为甲板出现横向的凹陷性沟线。是由于甲母质短暂生长停滞引起。Beau线始于甲母质,随甲的生长向远端发展,多个甲出现博氏线常由全身疾病引起,如急性发热性疾病、慢性病急性发作等。几个甲出现博氏线可能由局部外伤、剔甲癖、指(趾)甲受压及甲周炎、慢性湿疹等有关。
甲板纵向生长间歇性中断,新生甲在旧甲板近端下方长出并将其向上、向后推(实际并非甲板逆向生长),逐渐形成多层甲板堆叠现象,可伴有甲横沟、甲分离、甲沟炎、甲增厚变黄等,多见于足拇趾甲。可能是长期反复小损伤、刺激(如鞋不合脚、长时间跑步、走路等)影响到甲母质,使其不断的生长暂停、恢复,导致甲板呈叠瓦样。
脱甲症就是甲脱落,由于受致病因素的影响,甲母质功能暂时受抑制,不久后甲板出现横向凹陷的沟线即甲横沟(又称Beau线),如果甲母质受抑制时间较长(1~2周或更长),甲横沟可使甲板完全分开(甲横断),就会逐渐造成甲脱落,即脱甲症。病因不完全清楚,某些药物、疾病可能与脱甲症有关,如药物反应、真菌或病毒感染、精神创伤等。文献报道,脱甲症与手足口病关联密切,脱甲症常发生于手足口病后2~8周。
甲营养不良在各年龄段都可发生,但多见于儿童。指甲病变表现为甲板变薄、有纵嵴,颜色发黄或者混浊,指甲粗糙易脆裂,如砂纸样外观。手足20个甲同时发病,或部分甲受累。先天性甲营养不良是由于发育缺陷、杵状指、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等导致甲形成不全。后天因素与缺铁性贫血等营养缺乏有关,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甲状腺疾病、肝病、银屑病、斑秃、扁平苔藓、湿疹等也可引起甲营养不良。
临床表现为甲板出现点状凹陷,是由于甲母质的形成缺陷所致。有数据表明,银屑病患者中至少50%的人具有指甲损害,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点状凹陷(顶针状甲),甲凹点也见于斑秃、湿疹、扁平苔藓。
甲剥离是甲板与甲床自发性分离,多见于成人。通常从指甲的远端向近端进展,可以清晰看到甲板与甲床分离的分离线。甲剥离可产生甲下空隙而集聚灰尘和角质碎屑,因存在空气而呈现白色或黄色,一般不会再重新长到甲床上。多由职业性损伤及化学刺激所致(如手工洗衣、浴室工作、炊事工作、造纸及制革工作,长期接触水、肥皂或其他刺激性化学药物)。某些皮肤病如特应性皮炎、扁平苔藓、甲真菌病、银屑病、细菌和病毒感染也可引起甲剥离。此外,吮指、过度修甲、剔甲癖、外伤、洗涤剂及药物也可引起甲剥离。
表现为甲板远端及游离缘出现层状分裂,甲外缘呈锯齿状,甲板易破碎。是由于甲板中细胞间的黏附因子损伤,导致甲板剥落呈菲薄的水平层片。可能与经常接触水、指甲缺水干燥、线.白甲
点状白甲:最常见,表现为甲板上的小白点,可见于正常人,多由甲母质的微小损伤所致,比如经常咬指、甲外伤、轻微感染或者某些药物的副作用。这些白点就像指甲受伤后的“伤疤”一样,随着指甲的生长,逐渐消失。
甲颜色变黄,可见于甲真菌病、甲银屑病、斑秃甲等。如果表现为甲生长缓慢,甲板增厚,颜色变黄,横向和纵向过度弯曲,甲半月消失,甲小皮缺失,则见于黄甲综合征、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
多为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导致分泌的绿素进入甲板所致。经常接触水、肥皂、清洁剂或潮湿环境中以及合并甲沟炎的患者好发,也可继发于甲线.纵向黑甲(甲黑线)
甲板的正常纵向弧度加大,前端呈钩状,增厚的甲板多呈灰褐色,表面污秽、凹凸不平、无光泽,修剪趾甲时很不方便,多见于老年人足母趾。一些系统性疾病或皮肤病可造成甲弯曲,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关节炎、血液循环障碍、银屑病、鱼鳞病、毛囊角化症等。外伤或穿窄小的鞋压迫,也是钩状甲发病的原因。可采取修甲、溶甲、外科拔甲等,甲板可恢复正常。
包括先天性、医源性、创伤后甲排列不齐。先天性甲排列不齐多为儿童期发病,表现为甲板侧向偏斜,甲增厚,灰黄色,表面横沟或横脊,类似牡蛎壳样。好发于双侧大拇趾, 可伴发甲沟炎、嵌甲。
在甲病治疗前,必须要排除甲真菌病的可能。其他甲病并无特效治疗,要去除诱因,治疗原发病,注意增加营养,适当补充多维元素。若原发病治愈,则继发的甲病可能好转或自愈。
1.长度适中,过长的手指甲不但影响工作还容易碰伤;指甲剪的太短,失去保护指尖的作用,也会出现嵌甲而诱发甲沟炎。
4.穿鞋要松紧适当,过紧、尖头鞋容易使趾甲受挤压变形,造成嵌甲、甲沟炎,从而诱发甲真菌病。
指甲是健康的“晴雨表”。指甲出现异常,影响的可不只是美丽,还可能是身体出现了某些问题,所以应该积极就医,不可大意。